“中国山楂之乡”兴隆举办山楂产业峰会 专家建言如何做出大产业
10月18日讯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是全国县级山楂栽培面积和产量第一大县,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“中国山楂之乡”,是国家农业部和林业部联合确定的“山楂生产基地县”。10月15-16日,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主办,河北省兴隆县人民政府、河北省山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共同承办。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处、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办公室、中国合作经济学会、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、天津科技大学食品与工程技术学院等单位共同支持和协办的,主题“践行科技创新理念,铸牢兴隆金山银山”的2019中国·兴隆山楂产业峰会在河北省兴隆县召开,邀请多位国内顶级专家聚焦如何将“小山楂”如何做成大产业,围绕着山楂产业的健康转型、科技创新、优化产业等话题进行深入了研讨。
不断优化山楂产业结构 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
据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了解,目前兴隆县山楂栽植21万亩,年产山楂近22万吨,山楂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县级首位,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“中国山楂之乡”,是林业部、农业部确定的“山楂生产基地县”。
河北兴隆县委书记薛青松介绍说,兴隆县山楂产业整合有序、链条延伸、产学研深度融合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进一步强化生态核心竞争力理念,将“林果立县”调整为“生态立县”,把林果产业作为全县农民脱贫增收的共富产业,持续开展“大栽大育”和“提质增效”行动,组建了县林果技术推广中心,完成了“兴隆山楂”地理标识注册和山楂自动化加工设备研发推广,申报的兴隆传统山楂栽系统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,成立了河北省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。
据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了解,兴隆县通过农户自行栽植、引进企业、专业合作社建设等模式,将农民紧紧联结到山楂产业链上,实现增收脱贫致富。林果业已经成为实现兴隆农民致富的主打产业,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0%以上,其中贫困群众人均果树达200株,直接带动脱贫4842户、11752人,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。同时,兴隆县还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,采取财政奖补、贷款担保或贴息等方式,将贫困农户嵌入林果“产加销”整个链条之中,大力推行“订单购销型”农企利益联结机制。2018年,全县共22家带贫产业化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农副产品购销合同,以每市斤高于市场价0.05元的价格,上门收购农民山楂3万吨,贫困户实现增收600余万元。
院士点评:世界山楂在中国,中国山楂在兴隆
10月16日上午,在兴隆县六道河镇罗圈厂村举办了百年山楂树标志揭碑仪式。据该村村长介绍,该村有百年古树有近千颗,其中编号为1013的古山楂树树龄为260年。
河北省兴隆县人民政府县长焦军介绍说,兴隆地处燕山南麓,地貌类型齐全,土壤质地肥沃,雨热同季,温湿适宜,年降雨量800毫米,平均气温7.6度,昼夜温差12度以上,无霜期160-180天,适宜山楂生长。兴隆山楂以其树勢强健、品质优良、色味绝佳、营养丰富而驰名中外。目前,兴隆以发展龙头企业47 家,培育省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16个,年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;以河北省(承德)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,围绕延伸产业链条,与中国农科院等10余所院校开展科研合作,研发课题19项,取得知识产权15项,转化黄烷醇等重大科技成果2项。
峰会期间,北京林业大学史明昌教授介绍,根据对我国地理大数据:土壤、海拔、坡度、积温、降水、无霜期等地理要素分析全国山楂适宜种植区,兴隆山楂古树和规模化山楂园属于优质山楂产区。他认为,“产业聚焦兴隆,兴隆山楂可以带动中国山楂产业发展”。
中国工程院尹伟伦院士在峰会上评价兴隆山楂产业发展情况时表示,长期以来,兴隆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发展理念,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,聚焦“科技农业、绿色农业、品牌农业、质量农业”,立足资源禀赋,强化创新驱动,延长产业链条,加强品牌建设,优化市场环境,加速产业转型升级,有效推动了兴隆县山楂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世界山楂在中国,中国山楂在兴隆。”尹伟伦院士表示,隆县山楂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是我国山楂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。兴隆县山楂栽培历史悠久、传承有序,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底蕴,山楂栽培面积、产量均位居全国县级首位。山楂栽培产值达3.6亿元,占兴隆县农业总产值的36%,年加工山楂能力达到20万吨,实现产值7.1亿元。山楂产业山楂加工转化率达63%,对财政的贡献率达21%,山楂生产及加工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33.8%。对增加农民收入、壮大区域经济、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兴隆县处于全国山楂生长适宜性区域的中心地带,是山楂生长最优区的核心区。